第一版圖1.JPG    三年饑荒、寶藏傳說

 

 

綠島僻處臺灣東南海域,古來即不為外人所熟知,於康熙三十五年 (西元一六九六年) 始見我國古籍文獻。不若蘭嶼於南宋趙汝適《諸蕃誌》中,已有此島為談馬顏的記載。漢人於清嘉慶初年(西元一七九九至一八0四年)入墾綠島之後,雖亦有與原居地屏東小琉球等交通往來,然過著的是極為閉塞拓荒生活。環顧四周皆為東部原住民的天下,遲至清咸豐年間(西元一八五一年以後)對卑南貿易始日漸頻繁。十八、九世紀西洋人熱中臺灣探險,也曾與綠島有某種程度的接觸,或生物科學調查,或採擷民情風俗,或海盜藏金說,甚或因西洋[帆船海難而引發綠島三年饑荒之說。

西元一八八二年(清光緒八年)十一月一艘英國科學調查船「馬卻沙」號為生物科學調查來到臺灣,繞過鵝鑾鼻,途經東海岸,拜訪綠島,某日中午在島的西北海灣(按中寮船澳外)下錨,並登陸島上。船上著名的生物地理學家古馬里(F.H.N.Guillemard)在其傑作《馬卻沙號的旅行》(Cruise of the Yacht Marchesa;一八八八)中,對綠島留下深刻的印象。古馬里筆下的島民是純樸、友善、熱情的,沒有髮辮,只把頭髮大量纏結在後,住泥土茅屋。相邀至茅屋休息,贈送蛋與蔬菜,並陪同採集島上生物,也急切隨意地向朋友展示他們。古馬里等雖沒有採得鳥與昆蟲,但獲得比島上產物更豐富動物草圖。也拜訪島上的教師,一位仁慈相的老紳士。學生們聚集在一間普通的茅屋,正在習字,其盛讚在一個荒涼的島上,教學已非常的好。並描述島上已完全開墾,主要作物是稻米、玉蜀黍、地瓜。這是文獻所載西洋人第三次的到訪。(劉克襄.後山探險)

古馬里儼然有若陶淵明〈桃花源記〉中的武陵人。

文獻上西洋人第一次到訪綠島,為西元一八四五年(清道光二十五年)六月三日清晨,船長貝里(Edward Belcher)駕駛的聖馬蘭(Sanarang)號拜訪綠島,登陸後在南端匆促地作了一次風物的全部調查。完成工作之後,翌日上午離開綠島。第二次係西元一八六七年(清同治六年)英國皇家海軍軍艦西陸維亞(Sylvia)號遭難到訪綠島,獲得食物後離開。此外,據日本明治三十年(清光緒二十三年)日人佐野的《紅頭嶼外一島嶼實地調查報告書》訪查島民及援引小川琢治著《臺灣諸島誌》所載亦皆言有此三次英船寄航。並載:「除此三次之寄航外,數十年前在南寮外海有英國帆船遇難,船名「亞比-加爾瓦」,其所留而能當為紀念者為船艣右側雕刻有船名之船材於中寮村之民家當壁材使用。……南寮有船員所使用貝製之衣袖紐扣及稱「泥-」船骨用之鋼鐵板,板上有一八七二年七月十六日之記號。」(江慶林譯《光緒年間新竹、苗栗、臺中及臺灣東部三島概況》.臺灣文獻第四十一卷第三、四期.臺灣文獻委員會)

上述到訪綠島的船隻皆為英國船隻,然當下島民口傳中亦不乏如西班牙、葡萄牙、荷蘭等國之船隻。或是穿鑿附會,或是以訛傳訛,而綠島有Samasana 、Samasbeb 或近似音之名,實為葡萄牙人賦予的。古馬里認為「葡萄牙人勢必從南方或北方觀測到這座島,假如他們首次發現是平坦的西部海岸,絕對不賦加此名。」(劉克襄.後山探險)荷蘭人據臺時期,為尋求黃金,曾至傀儡山(按今臺東一帶)亦遠及蘭嶼,而綠島近在咫尺,登陸應有可能。

見諸文字,聞自口傳,如此繪聲繪影,藏金之說因勢而起,引得奇想致富人士,煞有其事地展開尋寶之旅。據聞島民口傳,日據時代日本人曾於南寮馬蹄嶺下之石硿挖掘,曾尋獲鑲於木箱的銅皮,真像如何,不得而知。又馬國樑《綠島蘭嶼》記載「日籍地質學者到綠島、蘭嶼實地考察,曾在綠島東方朝日溫泉附近大規模發掘,竟獲一皮箱的銅板。」六十年代臺東王姓人氏手持一張藏寶圖來到綠島,也欲圓寶藏之夢。

再看一則當時影響民生至巨的島民口傳:

「西元一八八八年(清光緒十四年)六月,午後,一艘西班牙帆船於南寮鼻仔頭觸礁後,即放下救生艇欲送婦孺登岸,適值一島民工作途經鼻仔頭狗硿口,肩負柴刀看朢,西班牙人似誤以為其作殺人狀,因而轉將救生艇伐向外海,隨海流漂至燈塔附近海域,翻覆在強烈西南氣流的洶湧波濤中,悉遭滅頂。帆船破損,沉沒鼻仔頭海域,島民拾獲大量糧食、物品,其中有不少銀幣。讓人口數百(按清光緒二十年火燒嶼居民五百多人)的綠島人足足吃了三年,其間疏於耕作,跟著而來的是三年的饑荒,僅野菜果腹。」這則口傳或許年月稍有偏離,亦未必是西班牙人,而三年饑荒之說應只是「為善、勤勞」之社會教化寓意,而其事件骨幹卻是不假。

此後數十年之間,陸續有擅於潛水者經常徘徊鼻仔頭海域,撈獲不少銀幣、銀製品,或改製成其他飾品使用。族先輩五十年代於該處潛水,曾見著西船之龍骨,並撈獲數枚已寄生珊瑚的銀幣。

綠島,一顆海上明珠,潛藏的自然景觀終被發掘,躍升為國際觀光島,聞名遐邇,不再是一座閉塞的島嶼,可是珊瑚礁上留下遊客無數的腳印,觀光糊口與生態保育,綠島人陷入了趨避兩難的迷思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Inatu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